买爆山姆Costco、反向代购奶茶,是什么吸引了港人北上?赏新年烟花,来一场City Walk,是什么让港澳游魅力重现?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推出“消费‘湾’引力”系列报道,从港人北上、港澳游进阶、软硬联通、大格局大市场等四个方面展开解读。大湾区跨境消费双向奔赴,实则是消费共赢。粤港澳三地如何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进一步活跃跨境消费?三地消费市场如何进一步融通,在更大的格局中谋划“湾区大市场”?
“太方便了,感觉就是同城生活,只要15分钟就可以到达深圳繁华商圈”,住在香港的李先生一家三口趁着周末搭乘高铁来到了深圳,除了正常去吃喝和购物,他们还计划去、看电影。
5334万人次,这是2023年像李先生一样“北上”的香港客流人数。1月8日,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正好满一周年。在这一年里,大湾区“跨城消费”火热,在2650万人次内地旅客访港的同时,港人赴深圳打卡消费也成为了日常。按2022年底香港人口733万人测算,2023年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2次。
从购物中心到大型商超,从海鲜市场到夜间集市,从美容门店到水疗中心,深圳随处都可以听到熟悉的港式粤语和“港普”,而“反向代购”潮的兴起则让部分香港人不用过关就能享受到内地的美食。同时深圳等内地城市推出的针对性优惠活动、便利服务,也让港澳游客大赞“很用心”。
“偶尔来深圳吃一些大江南北的美食,挺开心的。”趁着元旦假期前往深圳游玩的香港女生小A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买到的锅盔。除小A外,今年在内地过元旦的香港人不在少数。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统计,2024年元旦假期3天,共有70余万人次的香港居民经各陆路口岸前往内地,其中经罗湖、深圳湾、落马洲支线(福田)及香园围(莲塘)口岸前往深圳的人数超50万人次。
事实上,自去年2月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香港人趁着周末及假期来到内地,尤其是深圳游玩、购物逐渐成为了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新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港人北上”。数据显示,扣除机场、港珠澳大桥、启德码头及港澳码头的出境数据后,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上的香港居民人数不断攀升,从6月的408万增长至10月份的535万人次,而这一数据更是在去年12月达到了顶峰,为668万人次,较6月的人流数据增长了63.7%。据大公报,2023年北上的香港居民有5334万人次,占整体出境比例达74%。按2022年底香港人口733万人测算,2023年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2次。
同时,“港车北上”也持续火热。拱北海关称,自去年7月1日实施后,香港单牌车通关数量逐月增加,通关第6个月达9.5万辆次,与首月相比增加近13倍。南都民调数据显示,超半数的受访香港居民在湾区跨境出行时会选择自驾车,住在香港新界的梁先生就告诉南都记者,他每周都会去一次深圳,“自驾走深圳湾很方便”。
而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来深圳消费时,有近60%的受访香港居民表示是因为交通便捷,其次则是性价比高、消费选择多。一位目前在暨南大学读书的港籍学生表示,她假期回香港之后,也会经常去深圳玩,“离香港近,往来比较方便,而且很多人基本都会粤语,沟通没有障碍,服务态度也不错”。她还特别提到,深圳有部分酒店会为港客提供1:1的货币兑换,“来内地消费相当于自动打9折了”。在部分社交平台上,也有很多香港人分享着他们的深圳游玩攻略,对他们而言,“平靓正”是深圳消费的最大优势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香港居民选择“北上”消费,不少内地居民也开始感叹深圳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到周末便到处都是香港人的身影,“下楼吃个饭,每家餐馆都排满了香港人”。他们甚至还从中总结了一套辨认香港人的技巧:用现金支付、穿运动鞋、背双肩背包,且包上挂着免洗洗手液的大概率是香港人。
“早上10:05从金钟出发,10:45到罗湖”,来自香港金钟的芝芝把自己的“深圳一日游”安排得满满当当:第一站在KK Mall喝奶茶、吃杭帮菜,然后去万象城逛“大牌店”,紧接着买彩妆用品,吃完晚饭再过关回香港。
据戴德梁行发布的数据,去年深圳商场客流同比大幅增长,市域级、区域级商场前4个月日均客流量较去年分别增长68%、46.8%,靠近深圳口岸的万象城等重点商圈颇受港人青睐。领展中心城项目负责人表示,去年12月的周末及节假日,领展中心城内香港游客突破了暑期的峰值,港客占比由原来的三至四成提升至50%左右,餐饮美食是最受他们喜爱的消费项目之一。南都民调数据显示,火锅、小吃、烧烤、早茶以及湘菜等地方特色菜系是港客最喜欢的深圳美食TOP5,而鲍师傅、KUMO KUMO、阿嬷手作等,则成为港人离深的“手信三件套”。
此外,逛山姆、盒马鲜生等会员制和新型零售超市已逐渐成为港人“北上”攻略的重要一环。来自香港的何太太每周都会跟其他“港妈”相约逛深圳的山姆超市,主要是给家人准备未来一周的早餐面点和蔬菜,“(山姆)很多供港蔬菜比在香港买还新鲜、便宜。太大份的还能一起分享,很划得来”。社交平台上,不少港人晒出自己在山姆的“扫货”成果,饮料、牛排、纸巾等商品塞满行李箱或车辆后备厢。据民调数据,零食、蔬果以及纸巾等日用品都是港人逛商超时比较喜欢采购的物品。
1月12日,华南首家Costco在深圳龙华开门迎客,吸引了不少港人前来抢购。一名Costco深圳店员工透露,正式开业一周前,门店已经吸引9万名顾客办理会员卡,其中约10%为港籍会员。
除了在深圳吃吃喝喝,港人的消费类别开始更多向生活领域拓展,SPA、美容、洗头理发、洗牙正畸等体验项目受到追捧。数据显示,去年7月,美团平台上的香港消费者“变美”订单量较1月同期增长超800%,足疗订单量增长750%,密室、KTV订单量增长超500%,健身、体检、洗牙、DIY手作等订单也出现增长。例如深圳某口腔医院近期的港人就医量增长了50%,周末预约已经排满,会粤语的医生供不应求。据介绍,从基础的补牙、拔牙,到镶牙、种牙等治疗项目,深圳约为香港价格的1/5至1/3左右,具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
《跨境消费复苏观察》报告指出,多元化的消费场景与体验成为港客跨境消费的重要动力。近几年内地的新商圈、新商业形态、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为热爱时尚、追逐潮流的港人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对于一些没时间或懒得出门的香港居民来说,找人“反向代购”——从内地代购美食等商品到香港,也成为湾区跨境消费的新方式,网红餐饮美食、糕点奶茶甚至鲜花等都是“反向代购”商品的主要类型。
“下午3点截单,4点从深圳出发(回香港)”,一专门做深港美食代购跑腿的团队管着200多人规模的客户对接群,几乎每天都有客户在群里咨询从深圳代购的问题。从分享的帖子来看,该团队大概从去年3年份开始接单,随着有需求的客户越来越多,代购商品逐渐从一开始的鲍师傅、奈雪的茶、周黑鸭扩展到了烧烤、鲜花、山姆等更多品类,配送范围也从原来单一的“东铁线”地铁线路扩张到了全港范围。值得一提的是,甚至香港本地也开始出现专门的内地商品代购线下店。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反向代购”植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也是深圳与香港“同城化”趋势的体现。“很多香港人都是早上去深圳上班,晚上回香港的家,跨城通勤,其实深港两地早已结为一体。”去年1月15日,广深港高铁正式恢复通车,从香港西九龙出发到深圳福田最快只需要14分钟,到深圳北站只需18分钟,到广州南站也只需要40多分钟。
南都民调数据显示,近四成的受访香港居民曾找人从深圳跑腿、代购过商品,主要是衣服饰品、蔬果、海鲜、零食等。“一般上午下单,下午就能配送,会在附近的地铁易”,多个受访的香港居民告诉记者,他们一般会找人代购“吃吃喝喝的”,比如太二酸菜鱼、奶茶等,但都会溢价不少。按照部分“反向代购”团队贴出的价格表,一般每单都需要加收25%的服务费,而山姆的商品则会根据重量跟体积来收费。有部分港人表示,即使加收了服务费,也比在香港买便宜些。
梁海明认为,在“反向代购”的热潮下,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内地产品进入香港,不再局限于食品、日用品。
随着港澳居民周末说走就走的“内地行”逐渐常态化,湾区跨境消费呈现出了“双向奔赴”的趋势。“这种变化挺好的”,有受访香港居民直言,深圳为香港旅客提供了很多便民惠民的服务,自然会有很多人想要来内地玩。
通关以来,为吸引更多港人“北上”消费,深圳各区频频打出“港味”牌,从罗湖的“深港文化月”,到福田的“港·潮流”购物节,再到盐田的“小港夜”双创夜市街区,各商圈“港风”兴起,让更多香港消费者享受在深消费的便利。不仅如此,深圳不少商家主动出击增强消费黏性,针对港澳游客推出专项优惠服务,如地铁补贴优惠、“返深福利”消费券等。
去年9月深圳出台的“促消费21条”更是提出了“一揽子”便利港人消费的举措,从交通便利、支付联通、消费服务等维度进一步提升港人消费体验,促进港人在深消费“扩容拓圈”,如推出“港澳游客消费地图”“深圳优势产品消费指南”等特色攻略、完善跨境支付环境、开设口岸与重点商圈和景区间的免费接驳线路等。
这些消费便利和贴心服务也切实落到了众多“北上”港澳居民的身上。一位受访香港游客就向记者分享了她在深圳遇到的“暖心事”:在罗湖打车时,司机得知他们是香港旅客后赠送了两份繁体字的深圳美食地图,“说是公司特地为服务港人而培训,专门给香港旅客派发的”,她表示,深圳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很用心。
“深圳消费市场品类丰富、生态体验场景活力多元,以及服务完善而且性价比高的消费体验,这些对港人来深圳打卡消费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仲量联行深圳战略顾问部总监张晓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港人“北上”深圳消费,反映了深港在经贸往来、跨城消费和生活方式等方面深度融合,这些融合促进了深港双向奔赴,刺激消费流量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加速深圳存量商业持续焕新、业态品类持续丰富、销售贡献持续优化。
港人在深吃喝玩乐,无疑为深圳消费市场带来了一股新的增长动力。那么,深圳又应如何把握住这一时机,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打出独特的“深港”特色,将港人北上“流量”转化为“留量”?
对此,张晓磊建议,深圳要充分把握住“户外经济、夜间经济、旅游经济、体验经济”的融合趋势,从商圈顶层规划、整体联动推广、游线合力串联、打通支付生态、精耕便民服务等多方面,促进商圈及商业“增流、聚流、转流”,例如距离关口较远的宝安、龙岗、盐田等区域,可强化自身特色,放大本地旅游、体验及打卡等主题消费优势,推出滨海游线、夜经济游线、古墟文化体验游线等关联性较强的一日或两日游项目,将港人消费地图扩展至深圳更多区域。
在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看来,港澳消费者普遍对品质、服务和体验有着较高要求,更注重产品原创性、独特性和个性化,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体验。他表示,内地想要吸引并留住港澳游客,首先要了解港澳游客消费需求与偏好,其次要提高产品品质并提升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此外,挖掘自身文化和旅游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同样关键,还可在政策层面给予简化入境手续等支持和优惠。
除了深圳,广州、珠海等内地城市也逐渐有了更多港澳居民的身影。民调数据显示,近八成受访港澳居民去过广州消费,去过佛山、东莞、珠海、惠州等城市的占比也均超过了30%。多位专家建议,内地其他城市也可抓住港人“北上”这波潮流,做好城市推介宣传,打造特色城市“标签”,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及资源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消费项目。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23年11月30日至2023年12月25日发起本系列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内地受访者占比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