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宁波医保局发文称全面推出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种植牙全过程国产每颗3000元,进口每颗也只要3500元;耗材的价格限定在国产1000元、进口1500元,似乎已经低于部分高端进口种植体的出厂价格。
近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表示,为贯彻落实九部委《关于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配合口腔种植医疗服务和耗材收费专项治理,为后续实施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规范口腔种植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收费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决定全面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调查登记的具体范围是开展口腔种植牙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和非公立,民营医疗机构也需要参与。
有业内人士称,种植牙集采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民营机构占比较多。而此次国家将民营医疗机构也拉入调查范围内,必然会给种植牙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本次调查登记的内容有4点,为:口腔种植的医疗服务价格、口腔种植的种植体系统价格、牙冠产品价格或加工服务收费以及口腔种植总体费用情况。
调查登记工作由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统一组织,省和地市级医疗保障部门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和属地原则相结合方式,对辖区内开展口腔种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逐一进行调查登记。
通知要求,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应于8月10日前启动调查登记工作;8月底前完成辖区内调查登记和造册;9月上旬开展省内各地市交叉抽查;9月15日前将本省份调查登记结果上报国家医保局。
目前,多地医保局已经发布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的通知,包括吉林省、湖南省、安徽省六安市、江西省南昌市、湖南邵阳市等。河北、山西等多省市也就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召开相关会议。
众所周知,种牙贵,原因不仅贵在种植体,更贵在手术费,种植体的价格往往只占整个手术费用的一小部分。因此,国家带头,多地跟随开展针对种牙全流程费用的统计,应当是要对种植体、种牙手术费整体砍价,为种植牙集采打下基础。
同年11月,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率先开始采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范围涵盖口腔种植体系统所需的医用耗材。
直到今年2月,国务院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才明确给出种植牙集采的时间表,种植牙也是第一次与“常规大品种”一起被拉到同一位置。
此后,今年3月,四川省医保局发文,将牵头组织30个省(市、区)省际联盟口腔种植体带量采购工作。
从规模上来看,这场联盟集采不亚于一次国家集采,而这一消息也被业内视为种植牙集采正式落地的信号。
5月23日,四川省药械招标采购服务中心发布口腔牙冠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宣布对氧化锆口腔牙冠产品开展申报工作。目前,宁夏、山西、北京、江苏等已跟随四川开展口腔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
8月5日,湖南邵阳市医保局发布公告称,按照省医保局的要求,市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需统一上报种植牙治疗全流程的费用,民营医疗机构也需要参与,确保调查能够覆盖全部市场。
而这一次,随着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口腔种植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查登记工作的通知》,种植牙集采的时代或许线
国内种植牙市场到底有多大?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按常人30颗牙计算,20-44岁年龄层平均缺牙0.4颗牙,55-64岁群体人均缺牙3.73颗,65-74岁人均缺牙7.5颗。
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人口总缺牙数达到26.42亿颗,潜在种植牙数量1888万颗,潜在种植牙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这一庞大的市场令所有种植牙“玩家”蠢蠢欲动。
据中泰证券数据显示,市场上,国产种植体占比不足10%。由于进口品牌流通环节多,层层加码后,600-2000元的出厂价格,进入医院时往往翻两番。而这一局面正在悄然改变。今年4月,宁波医保局发文称全面推出种植牙医保限价支付政策:种植牙全过程国产每颗3000元,进口每颗也只要3500元;耗材的价格限定在国产1000元、进口1500元,似乎已经低于部分高端进口种植体的出厂价格。
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不久前,国家药监局曾发布飞检通告,主营牙科、骨科耗材的四川拜阿蒙生物活性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被罚停产整改。该公司的种植体被誉为国内十大品牌之一,网上询到的标价3000元一颗,属于国产种植牙中档产品。
时隔整整一年多,国家药监局突然对一家国产种植牙企业飞检,并责令其停业整改,这也许是种植牙集采加速的另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