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7日消息(记者任芳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总量提升的同时,三地产业结构也在持续升级。三地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通过共同绘制产业链图谱、加强研发成果转化等举措,协同打造先进产业集群。
十年间,京津冀探索出了哪些协同发展新路径?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深化协同?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杰。
张杰表示,十年间,京津冀围绕产业协同、交通一体化等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三地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合作更加深化,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推进,营商环境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北京、天津科技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河北工业门类齐全、技术人才储备多。张杰认为,三地间的互补、合作、协同存在密切的交汇点和合作机遇。以京津冀共建科技园区为例,通过高水平推动合作园区建设,以重点企业和产业项目为牵引,三地间的协同创新发展有望进一步加快。
张杰表示,当前三地间的产业协同发展进入重要阶段。此前,京津冀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协同水平,共同绘制了六条产业链图谱,即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梳理出两千多家链上企业,此举有望更好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助力区域间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围绕六条产业链图谱,三地已先后梳理出174个产业链“堵点”、229个“卡点”清单。要针对这些“堵点”“卡点”补链强链串链,张杰表示,还应进一步提升区域间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性,更有力地支持重点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另外,还应进一步发挥金融业优势,围绕京津冀面临的共性难点、堵点,提升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
财经态度丨牵手十年,京津冀产业协同如何持续跑出“加速度”?专家:以产业链图谱为牵引,提升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有效性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总量提升的同时,三地产业结构也在持续升级。三地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通过共同绘制产业链图谱、加强研发成果转化等举措,协同打造先进产业集群。